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
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关系到国家医药产业的发展、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10年来,我国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成绩斐然。医药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医药制造企业数量、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都呈逐年增加趋势;药品创新潜力提升,研发投入逐年增加;药品供应保障政策不断完善。但是, 看病难、看病贵 仍然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反应最强烈的问题之一,而且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突出问题之一,这说明我国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还存在诸多缺陷,不能有效提高药品的可及性。
1977 年,WHO 的基本药物和药物政策项目(Essential Drugs and Medicines Policy)引起了全世界对药品可及性问题的关注。2005 年的禽流感危机中,全球唯一特效药达菲因价格过高导致患者无力支付,由此又引发了人们对药品可及性问题的大讨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众多患者来说,虽然很多疾病在理论上是可以治愈的,但仍然因为患者无法承担药品费用、或无法获取安全有效的药品、或无法获得合理使用药品的信息而致死。所以,药品可及性蕴含的问题远远比药品本身具有更大的意义。要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必须要从药品可及性的视角加以思考。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对药品可及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并结合其他国家经验,找到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措施。
二、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找文献资料,明确药品可及性相关概念和我国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目前的发展现状等。
2、比较分析法
将国内外的药品可及性进行比较,从中发现我国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不足。
3、总结归纳法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