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微囊藻毒素(MCs)作为蓝藻产生的一类毒性强、危害大的环肽类化合物,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成本高、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而厌氧生物降解技术因其高效、经济、环保等优点,近年来成为去除微囊藻毒素的研究热点。
本文综述了微囊藻毒素的危害、传统处理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厌氧降解技术的优势,重点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微囊藻毒素厌氧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厌氧降解;菌株分离;鉴定;降解特性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由蓝藻(Cyanobacteria)产生的一类单环七肽类生物毒素,具有显著的肝毒性、神经毒性和遗传毒性[1]。
MCs的化学性质稳定,难以降解,可在水体中长期存在并通过食物链富集放大,最终对水生生物、陆生动物乃至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
近年来,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蓝藻水华在全球范围内频繁爆发,MCs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和公共卫生问题[3]。
目前,控制MCs污染的主要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物理处理方法如活性炭吸附、膜分离等操作简单,但成本高,且易产生二次污染[4]。
化学处理方法如臭氧氧化、氯氧化等处理效率高,但可能产生有害副产物,且对环境不友好[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