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磷脂的研究进展摘 要:本文介绍了磷脂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阐述了大豆磷脂的生产技术及其改性技术,及其在食品、饲料、药剂和化妆品中的应用及其主要功能。
关键词:大豆磷脂;制备;改性;生理功能磷脂是含有磷酸基类脂的总称,存在于所有动、植物的细胞内。
在动物体内,磷脂主要存在于脑、肾及肝等器官内;在植物中则主要分布于种籽、坚果及谷类中[1]。
磷脂是一种天然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也是人类及动植物组织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商品磷脂主要来源于大豆、蛋黄和玉米,大豆磷脂的含量和质量均超过一般的动植物,含量可达到全豆的1.6%~2.0%[2],大豆油脚中含有50%左右的磷脂[3]。
广义的大豆磷脂主要包括卵磷脂(磷脂酰胆碱PC,36%),脑磷脂(磷脂酰乙醇胺PE,21.4%),肌醇磷脂(磷脂酰肌醇PI,15%),神经鞘磷脂(磷脂酰甘油PG,16.1%),磷脂酸(PA,3.6%),其他磷脂(7.5%)[4]。
大豆磷脂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营养价值,在食品、保健品、医药、饲料等行业中均广泛应用。
1.理化性质[1,5~7]大豆磷脂按性状分为液态、膏状、粉状;按工艺条件分为粗磷脂、浓缩磷脂、高纯度磷脂、改性磷脂。
颜色由脱色程度而定,为棕至浅黄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