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选题依据(包括目的、意义、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1. 目的和意义
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是中国珙桐科植物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该类药物是目前已知的唯一选择性作用于拓扑异构酶I(Topo I)的抗肿瘤药物,因而对腹水型肝癌、头颈部肿瘤、胃癌及白血病等均有一定疗效[1]。早期临床使用的HCPT制剂,是通过内酯开环形成水溶性钠盐从而达到临床治疗浓度,该制剂不但疗效较低,而且会导致严重的毒副作用,如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以及出血性小肠结肠炎等,因而在临床应用上受到很大的限制。有鉴于此,维持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增加稳定性是HCPT制剂研究的难点和重点[2]。
聚合物纳米粒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oly(n-butylcyanoacrylate),PBCA)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可降解、可缓控释性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肿瘤靶向、脑靶向等递送系统研究中。粒径约为200nm的载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PBCA-NP)经静脉注射后,易被巨噬细胞吞噬而集中分布在网状内皮系统丰富的肝、脾等器官,从而达到药物的靶向性[3]。
2.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采用PBCA作为载体制备HCPT载药纳米粒的研究报道不多。并且由于羟基喜树碱的溶解度较低,生物利用度不高,以及化学稳定性差,内酯环对pH敏感,开环后抗癌活性降低90%,因而为了提高喜树碱的抗肿瘤效果,增强疗效,考虑将PBCA作为载体材料,制备羟基喜树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HCPT-PBCA-NPs)以期获得高效、低毒、具有缓释效果的长循环聚合物纳米粒。
1.制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主要有三种方法:
1.1、乳化聚合法:
以水作连续相的乳化聚合法是目前制备纳米粒的主要方法之一。将单体分散于水相中的胶束内或乳滴中,遇羟基或其他引发剂分子发生聚合,胶束及乳滴作为提供单体的仓库,乳化剂对相分离的纳米囊(球)也起防止聚集的稳定作用[5]。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