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
一、 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
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系历史延用品种,并为药典所收载。蜈蚣为干燥全虫入药,具有熄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等功效,已有两千多年的用药历史。传统医学中,蜈蚣常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等。近代医学中,应用蜈蚣治疗肿瘤、结核病等各种肿结,百日咳、癫痫、神经性头痛、糖尿病等疗效显著。现代研究表明,蜈蚣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抗应激、抑菌消炎,镇痛镇静、抗惊厥、降压、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蜈蚣药性峻猛,有很强的通经络、散结聚、消肿毒、祛风邪功效,从而成为临床治疗肿瘤的常用中药。体外实验证实蜈蚣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制其增殖的作用,在低浓度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中高剂量有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二、课题意义及课题计划
蜈蚣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自1999年开始受到研究工作者的关注与投入。近六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果。据文献报道,蜈蚣全虫水提物、醇提物、醚提取物、粗蛋白、碱性蛋白质及蜈蚣毒液都具有明显抑瘤活性。但迄今为止,对蜈蚣抑瘤成分的研究——无论是小分子脂溶性成分还是大分子水溶性成分多停留在粗提物的水平。小分子物质多为不同极性有机溶剂的提取物,进一步分离纯化研究未见报道。
本课题以少棘巨蜈蚣为原材料,分离纯化出抗肿瘤活性成份,并对抗肿瘤成份进行活性检测以及初步的机制研究。
三、研究方法及手段
四、研究难点和解决方案
研究难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