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西古镇综合服务中心建筑设计文献综述

 2023-10-23 10:10

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课题研究的现状

南通是因涨沙冲积成洲,南通成路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通的古镇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亟待探寻的方向。随着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极大程度的满足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但也对人所生活的区域的本土文化发生了碰撞冲突,这种碰撞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古镇文化,在重视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如何避免古镇文化相互碰撞发生同质化现象后,对古镇文化在保留自身文化特色和底蕴的基础上重新了解、保护和发展古镇文化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古镇的发展模式多是以市场化与城镇化为落脚点进行开发的,这种趋势需要得到转变,古镇的传承需要尝试更多不同的开发模式。从文化景观的角度上看古镇发展,古镇文化如何在文化多元化的同时,延续和丰富古镇文化的内容是重中之重,例如西塘古镇的保护和发展的研究,针对西塘古镇的的案例,可以看出,由于西塘古镇是早期农耕文化的代表,水系发达,保护和挖掘西塘古镇的文化是古镇未来发展道路的核心。古镇的商业发展多依靠旅游业,然而目前西塘古镇文化类型单一、发展道路与其他古镇并无差别,也没有明显的文化特色,并且由于传统建筑的废弃、传统文化日渐消失、民俗文化也逐渐变质,使得古镇原居民也逐渐迁出。因此在古镇的保护欲发展中,应考虑两个方面,如何使古镇文化发展出自身的特色吸引游客,以及如何满足古镇原居住民众,使古镇能够保持自身的民俗文化景观。在西塘古镇的发展中,可以通过丰富古镇文化产品类型,如民俗文化表演、古镇戏曲表演以及特殊节庆活动表演;西塘古镇水系发达便利,也可进行一些水上表演活动以及游船项目吸引游客,另外对西塘古镇文化的研究和展示,可以通过在古镇醒目位置设置民俗展示馆等来凸显古镇文化。对于原古镇居民则可通过鼓励回迁、经济补贴等进行挽留。因此在南通余西古镇综合服务中心的建筑设计中应着重处理以下问题:

(1)南通的古镇文化实力薄弱,伴随城市商业化的高速发展,古镇文化往往被忽视。政府投资不足,旅游开发过度,商业化气息严重,对古镇传统建筑的保护并不完善。

(2)南通古镇文化特色挖掘深度不够,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文化产品单一,周边交通不便,游客进出古镇不方便。

(3)南通古镇文化展示与挖掘深度不够,缺少文化展示空间,缺少古镇居民的社区活动空间。

2、发展趋势

南通古镇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注入新的生机与创新,使古镇的发展与现代社会接轨,相辅相成。古镇在现代化社会的商业发展多以旅游业为主,但由于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产业政策、市场等方面存在 差异,古镇旅游业的发展也各不相同。古镇文化产品以资源驱动型、观光型为主,可归纳为五个方面:节食体验游、美食养生游、文化展示游、探幽访古游以及民俗风情游。总的来说,古镇在开发上仍然缺乏深层次的文化性和体验性,简单模仿其他地区的开发模式,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我国古镇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期。旅游开发促进了古镇的保护和发展,然而古镇旅游发展态势良好的背后,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主题文化特色不鲜明,旅游开发发展大多雷同,旅游文化开发深度不足,古镇空间活动竞争加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突出,对当地社区文化活动冲击较大,社会参与有待提高等问题仍然突出。

古镇是现代居民实际使用的活文物,它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历史的再现。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与对自然生态、其他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利用一样,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无法绕过也难以两全的课题。古镇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文物古迹,它的最特别之处在于生活在其中的鲜活的生命。古镇和世世代代生活在古镇的人有着惊人的对时代变化的适应力,他们的互动共生造就了古镇的弥足珍贵。当我们谈论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时,我们首先要确保生活在其中的人的基本权利,他们也有改善生活、追求现代化便利的权利。如何兼顾个体发展和古镇保护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古镇,不同于某些历史建筑或历史园林的单体,它的环境保护是与单体保护同等重要的。古镇的保护须探讨它自身的规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