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课题研究的现状
南通是一座具有浓厚历史感文化感的名城,早期陆地因涨沙多冲击成洲,南通成陆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自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南通建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因此南通的古镇文化一直流淌在南通城乡建设的血液里。常乐镇隶属于南通海门市中部,是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先生的故里,全镇总面积60.01平方公里,总人口5.7万人。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古镇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加强,以及热心人士对于历史文化保护的呼吁,人们逐渐认识到对于历史文化古镇保护的重要性,但大多还处于摸索阶段,很难处理好现代人的生活舒适需求和保持古镇历史文化特色的平衡。例如现所研究的常乐镇,身为古镇的同时也要满足常住居民的日常生活使用,不单纯是保护、欣赏。中国传统历史建筑,无论从功能、结构和空间方面,都已经很难与现在普通人生活方式所契合甚至产生碰撞。在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同时,如何规避古镇文化同现代生活相互碰撞,对古镇文化在保留自身文化特色和底蕴的基础上,重新了解、保护和发展古镇文化,以满足现代人生活工作娱乐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常乐镇身为一个生活居住兼文化旅游的地方,其地域特色的建筑并不多见,偶见明清时期的民宅建筑,如张謇纪念馆等。凸显现代气息的颐生酿造厂是一座百年老厂,作为常乐的重点建筑其历史文化感较弱。古镇建筑如何从“历史”到“现代”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人们对于古镇文化生活的体验和理解与公共服务中心密切相关,综合服务中心作为集体意识与社会精神的载体能够集中反映出小镇环境质量和文化价值取向。建造古镇综合服务中心可以提升古镇整体品味的同时,为居民创造更加丰富全面的文化生活享受,又可以作为旅游资源更好的保护传承古镇历史文化特色。在南通常乐古镇实地调研中发现,常乐古镇综合服务中心的建筑设计应着重处理以下问题:
1、南通常乐古镇建筑风格不突出,缺乏自己的文化特色,建筑意象不明显,缺少文化展示空间。
2、在文脉传承与商业扩展方面,商业气息显得更加浓厚。
3、中心建筑与周边居民环境要协调,建筑整体与周边建筑风格要统一。
(2)发展趋势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在内容和功能上的发展,已从单一的政府工作到居民公共休闲生活再到文化旅游中来,成为一座城镇的标志性综合建筑,并将这座城镇的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在国外研究中发现,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城镇社区中心的研究起步较早,这与其城镇化起步早、发展水平高有关。国外社区服务中心多具有一定的内涵,能够满足当地人们心理需求,给人以亲切感和归属感。在对国内社区服务中心研究中发现,由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产业政策等方面存在差异,古镇旅游业的发展也各不相同,古镇在开发上缺乏特有的深层次的文化性和体验性,同质化的现象十分严重,主题文化特色不鲜明,对当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冲击较大。例如我国西塘古镇、桐乡乌镇,发展模式近乎相同,以文化底蕴带动旅游产业链,促成的建筑色彩商业化浓厚,给予当地特有的文化体验感不强。过多注入新的事物同时也会使旧的内容变质。因此对于古镇综合社区服务中心等配套新建建筑而言,如何形成自己的建筑特色并与旧建筑保持风格上的统一成为重中之重。一个兼顾文化特色与使用价值的社区服务中心可以为整个古镇带来新鲜活力和经济价值。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