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综述
建筑施工安全是建筑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安全管理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指确定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方针及实施安全生产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并对其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的一系列工作。它包含了建筑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安全管理活动,即通过对生产要素过程控制,使生产要素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得到减少和控制,达到消除和控制事故、实现安全的管理目标。
国外学者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安全管理标准化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
Lingard和Rowlinson(2000)基于行为因素理论,提出了行为安全管理(BSW)的一些理论和做法,通过对影响安全管理的操作行为的识别、规范,设定安全管理的目标,以及评价及反馈等手段,达到规范操作行为的目的,进而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Steve Rowlinson(2000)通过对基于行为因素理论的行为安全管理的要点进行研究之后,提出了安全管理的7S要素,即:安全文化、安全监督、安全设施、劳动资源、劳动技能和观念、项目分包、自我约束七个方面。
Joe M.wilson Jr和Enno Koehn(2000)通过自身的经验,总结出一套针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通过倾听操作人员的意见,让操作人员参与到安全检查和安全管理中来,有效调动他们的安全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改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状况。
Hillowell(2009)经过大量的研究,通过利用德尔菲法对影响安全的程序元素进行量化处理,结果表明:安全管理规范化的重点是基于处于领导位置的管理人员的支持和承诺。
Gabriel Raviv(2014)通过对安全事故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建立了结构化数据库,并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每个事件的总风险潜力,对塔式起重机的安全事故风险隐患进行了分析。
国内学者也紧随发达国家的步伐,总结和研究了国外安全管理的思想,创造出适合我国的安全管理方法。
程杰(2002)提出在建设项目安全管控中引入风险评价,认为要对安全生产事故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就必须将工程建设过程当中的潜在风险分析清楚,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事先控制的目的。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