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医药行业是我国的朝阳产业,而生物医药行业是朝阳产业的核心。生物制药产业集生物学、医学、药学为一体,以分子生物、分子遗传学等基础学科为后盾,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的新兴行业,具有投资大、回报高、风险大、周期长、污染小等特点。
由于具有以上特点,生物制药一经推出,便在各国迅速发展,距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已经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活跃因素之一,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医药领域争夺市场的制高点。与生物医药的发源地美国相比,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但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大,我国也开始逐渐重视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我国最早在1986年实施的“863”计划中将生物技术列为重点发展对象,自此之后,生物医药行业便成了国家重点扶持产业。后来,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在“十一五”期间,提出“以生物和医药技术为重点”;在“十二五”规划中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十三五”期间,将形成“提升生物技术原创性水平”、“打造生物技术创新平台”、“强化生物技术产业化”三大具体指标。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形成了上、中、下游结合的生产体系,拥有大型生物医药企业3000多家,基础研究取得了重大原创性成果,突破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生物医药产业初具规模,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
在市场需求旺盛和政府支持等利好因素的推动下,2013-2015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截至2108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已超过3500亿,未来,生物医药行业仍将拥有广阔的前景。但是,随着行业的高速发展,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在看清行业现状,剖析行业问题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预测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对于引导行业良好健康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本文将采用数据对比、引证分析、观点解读的方法研究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已有多位专家学者对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做了深入剖析。对于行业现状,他们除了肯定我国生物医药行业所取得的成就外,也鞭辟入里的指出了行业所存在的问题:
- 产业格局混乱,无法实现规模效益
我国的生物医药企业虽然数量多但规模小,以中小型企业为主。2012年,我国生物药品制造业总资产达1848.07亿,其中,小型企业资产占比为38.02%,大型企业资产仅为17.17%,大型企业占比明显偏低。制药行业的代表性特征之一是能够持续技术的企业额能够实现充分的技术出口。而目前中国的生物制药产业还没有实现高度的产业集中,这就导致了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无法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
- 研发创新不足,企业竞争力不强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行业所拥有的生物药品自主知识产权数量还在少数,制药行业模仿多于创新。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自身规模所限,绝对量的研发投入相较于国外同类企业还有很大差距。作为我国最大的生物医药企业的国药控股2017年在研发上的投入是620万美元,而辉瑞公司在研发上投入了7841万美元。另一方面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机构总量少,平均数量也少。高校所属研发机构、独立研发机构和企业所属研发机构三者难以联系到一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研发的效率。
- 生产技术产研脱节
生物药物的研发,需要上、下游技术的配套。就以基于工程药物为例,上游技术为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涉及到目的基因的合成、纯化和测序;基因的克隆、导入以及工程菌的培养和筛选;下游技术涉及到目标蛋白的纯化及工艺放大,产品质量的检测和保证。目前我国在某些研发领域中的上游技术与国际水平相比仅落后3-5年,但下游技术却与国际水平相差了15年以上。正是由于下游技术落后,不能满足生物技术产品生产的需要,使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 产业结构性问题突出
目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速度平均超过我国GDP增长速度的2倍,但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仍然比较低。其次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区域结构特征比较明显、发展不平衡。从全国范围来看,东南沿海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明显好于内地地区,只有在一些发达地区才建立国家级生物制药产业基地。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