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药企业竞争力分析文献综述

 2023-01-28 10:01
{title}{title}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研究目的:在现如今国内企业普遍落后国外巨头药企的前提下,国企如何发挥自身独特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中国医药市场正在飞速发展,国企又如何保证自身不落后,在激烈的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如何增强国企竞争力?即便拥有竞争力,如何更有效地规划和落实发展战略?本课题将分析国内外医药行业的竞争环境,并且对中国制药企业的竞争力做一个整理评估,最后提出一些对于中国制药企业竞争力构建的可行性想法。

研究手段:理论研究,通过阅读分析相关文献与资料,整合个人观点,并将其汇总成论文。

文献综述:

企业竞争力理论综述

1.1企业竞争力理论的渊源

21世纪以来,在企业的战略管理层面上充分运用企业竞争力理论已经成为主流。企业管理层将企业特有的资源及竞争力看做是企业提高长久竞争优势的关键,于是,该理论成为了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以下就其理论渊源稍作分析。

1.1.1企业竞争力理论在经济学方面的渊源

在经济学历史上,企业竞争力理论可追溯至1776年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国富论》中提出的劳动分工理论,该理论指出,企业内部分工的程度和性质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从而影响企业发展的规模。我们不难看出,亚当斯密主要强调的是生产分工,而现代企业战略更加注重能力分工。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将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更见深化,并且创立了企业内在成长论。在企业内在成长论的基础上,经济学对企业理论的研究形成了互相补充的三个流派:企业资源基础论、企业动力能力论和企业知识基础论。[1]虽然各个流派研究的着重点有差异,但是它们的基本观点一致:企业必须不断积累用以开拓生产领域的能力与知识,也是企业成长的关键所在。在三种流派的推动作用下,企业能力理论逐步发展成为现今的企业竞争力理论。

1.1.2战略管理层面上的竞争力理论的发展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第一代战略管理理论由钱德勒(A.D.Chandler)、安索夫(Igor Ansoff)、安德鲁斯(K.Andrews)创立,从此被公认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的战略管理产生了。七十年代的第二代战略管理理论结构追随战略认为企业需要通过组织结构的变更来实现战略的落实。八十年代的第三代战略管理理论更注重于外部环境的研究,该理论认为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将战略变更与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步。其中,明茨伯格(H.Mintzburg)提出精雕战略,进一步强调企业战略必须随环境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2]由于该理论过分注重外部环境的研究,从而引来了日益增加的批评,随后,罗曼尔特(Richard Rumelt)通过对利润的研究指出:产业中长期利润率的分散程度比产业间利润率的分散程度要大得多。很明显,最重要的超额理论的源泉是企业具有的特殊点,并不是产业间的相互关系。[3]从此,战略管理专家们又把研究重心转移至企业内部,加上企业的竞争优势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能力理论与竞争力理论应运而生,成为了第四代战略管理理论。

1.2企业竞争力理论的涵义

1.2.1企业竞争力理论的基本概念

竞争力是一个复杂而又难以严格界定的概念,在理论和实践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对于不同的研究层次和不同的研究角度而言,有不同的内涵,特别是对于国家竞争力概念的界定还存在很大分歧合争论。[4]然而,在企业层次的研究中,对于竞争力的认识基本一致,即企业竞争力是企业与竞争者相比长期经营绩效的反映。

企业竞争力不仅仅是只包括技术和人力,更是一种制度化的相互关联,并且能够提高竞争优势的企业文化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四方面:知识与技能、管理体制、实物系统与价值观。

1.2.2影响企业竞争力的要素

(1)企业在竞争过程中所发生的或者可以形成的各种关系,广义的关系包括有关各方面的环境。[5]企业竞争中涉及的关系包括以下几种:a.行业环境关系:企业所在的行业决定着企业的性质,也决定着企业的优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环境中竞争力较强,而如技术密集型产业就比较弱。b.企业与其关联企业的关系: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企业早已不再是曾今包干一切的老式工业,分工越来越明显,企业所处生产链的地位至关重要。c.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对于各行各业都有相对的政策和干预。d.企业与市场经济、社会环境的关系:企业经营涉及方面、进出口贸易、社会活动等。

(2)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可以获得的各种资源:包括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从而使企业具有某些优势。[6]内部资源包括:人力、技术、资金等方面,外部资源包括:社会关系、地区、政府政策等。

(3)企业促使自身发展的力量,如企业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开发能力等

(4)企业文化,如企业理念、管理机制、经营模式、创意等软资源。

1.3 对于企业竞争力的理解

1.3.1 企业实质上是一种能力的结合体

在竞争力理论中,企业被认为是一种能力的结合体。企业内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生产归生产,经营归经营,企业就是由这些分散的能力组合而成,而这些能力又来源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包括: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知识资源。[7]企业的内部对于企业在市场中占有的优势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从内部来分析企业的竞争力。

1.3.2企业整合资源为客户服务表现为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可以同时拥有很多资源,但是只有能充分整合资源,发现市场潜力,迎合市场需求,并且满足需求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强有力企业竞争力的体现。

1.3.3独一无二竞争力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在这个竟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只有拥有独特能力的企业才能给其带来竞争优势,这种独特的能力不需要在本质上与竟争对手的能力有区别,只需要表现得更加有效、更加快捷就可以。企业拥有一条或多条业务链或生产链,这些价值增值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如果企业在这一环节上的能力能够以更高的价值或较低的成本,通过最终产品为顾客创造更多的消费者剩余,这种具有了异质性、独到性或比较优势的能力称为独特竞争力。[8]

所以企业应该充分发挥独特竟争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战略发展计划。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达到企业长远发展、生存的目标。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所在教研室审查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填写说明

1.指导教师意见填写对文献综述的评语,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论文结果的预测;

2.所在教研室审查意见包括对指导教师意见的认定和是否同意开题等。



[1] (丹麦)尼古莱J 福斯,克里斯第安克努森编,李东红译 企业万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2] 王毅等 企业核心能力: 理论溯源与逻辑结构剖析 管理科学学报,2000

[3] Rumelt , R.R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and Profitability [J]. Strategic Management , Journal 3 ,1982

[4] Bolot ho A1 The Assessment: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J].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1996,12(3):12161

[5] 迈克尔波特教授主要从产业关系上分析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其中包括: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策略、结构及竞争者,机遇以及政府行为等六个主要因素。并且提出了产业竞争的五种作用力: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实力、供方侃价实力、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

[6] 在竞争力研究中,有一些学者强调资源分配与使用并从企业异质性的假定出发,认为企业所控制的各种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是企业可以用来提升自身效率和效益而制定和实施战略的基础。这些学者特别重视以异质性(不完全替代或不完全模仿)的稀缺资源来解释企业所具有的竞争力。

[7] 唐要家,唐春晖 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谜经济管理,2009

[8] Andrews,Kenneth R.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M].Revised edition,Richard D.Irvin,Inc.,

Homewood,Illinois.1980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