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生态学教材比较研究综述
摘 要:我国关于高等院校生态学教材的比较研究较少,为增进对我国生态学教材发展的认识,以促进生态学教材和教学改革,本文从纵向发展与横向比较的角度,通过文献分析法和统计法调查了早期高等院校生态学教材的发展,汇总了当下主流的生态学教材。此外,通过比较研究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得出了国内研究方向特点,并对我国高等院校生态学教材研究方向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生态学;教材;内容;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Comparison Research on Ecology Textbooks in Colleges
Abstract: Comparison research on ec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material research in China is few, to enhance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logy teaching material development,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reform to promote ec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comparis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statistics early ec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material development, summarizes the present mainstream ecology teaching materials. In addi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mestic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obtained through comparative study of relevant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ecology textbook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re given.
Key words: Ecology; Textbook; Content; Research review
一、高等院校生态学教材研究的意义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科学[1]。经典生态学(classical ecology)原属于生物学(biology)二级学科,但在2011年国家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建设中,生态学被确定为与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并列的一级学科。在教育部2017年发布的“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中,多所高校将生态学科确立为学科建设重点。生态学不仅是许多高等院校生物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环境、地理、地质、大气、化学、数学,以及社会、情报、经济等文科专业学生的通识课或选修课[2]。对于中学生物教学来说,生态学的相关内容占了相当大的比重[3]。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4]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表述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生命观念,使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将建设“生态文明”确定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5]。
教材建设是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6]。高等院校的教材与中学课程紧密联系。“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7]指出,新的课程要体现与大学教育课程的设施相结合的一面。大学生态学课程对应中学生物中的生态学部分,两者应当有效衔接与融合。因此,生态学教材作为高等院校生态学课程的重要组成之一,与中学生物新课程改革同样联系密切。此外,新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是与学生对话的“文本”,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进行教学活动的“范例”,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中介”、“桥梁”,是调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构建的“手段”。因此,可以说高校生态学教材是教师进行生态学教学,学生从中获取生态学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媒介。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