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 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在通信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今天,互联网中的信息传播越来越朝着便捷化、丰富化、立体化方向发展。短视频以其简易的操作方式、强烈的社交属性、巨大的信息承载量、快捷的传播速度等优势在众多信息形态中脱颖而出。
一、国外研究现状
移动短视频最早兴起于美国。2011年4月Viddy正式发布了其短视频社交应用。用户能够通过Viddy进行30秒以内的短视频拍摄以及编辑和美化,还能够在短视频中添加音效、特效。后来Viddy打通了国外各大社交媒体平台 Facebook、Twitter、YouTube 等,使得用户间实现了继文字、图片、语音等社交方式后的短视频社交。该应用平台发展一年后,注册用户就突破 1000 万,到第3年2014 年时,用户规模突破了5000万。2013年,美国的独立性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发布报告显示美国网络用户中有46%的人都乐意将自己拍摄的视频和图片上传到网络,这对Vine、Instagram等开发短视频功能的社交平台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国外短视频行业较早就探索了与新闻专业相融合发展的路径。例如由《赫芬顿邮报》联合创始人肯尼斯·勒利尔及该报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海比奥创办的Now is the News,曾担任 AOL 新闻频道总监的创始人吉姆·斯潘塞创立的Newsy等,都是短视频在新闻报道领域的开拓者。
移动短视频应用市场不断发展和繁荣,与短视频相关的研究逐渐开始受到学者的重视,由于移动短视频应用是近几年诞生的新事物,所以关于其研究的相关著作寥寥无几,研究成果多以期刊论文形式呈现。笔者在外文数库“EBSCO”中输入“short-video”篇名,共检索到13678篇文章,文章多与医学领域和教育领域相关,与新闻传播学科的文章较少,通过对国外几大移动短视频应用平台进行检索,发现有少量相关文章,文章涉及移动短视频应用在媒介融合和商业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发展情况。短视频作为新兴的事物其发展速度迅猛,学界对其研究的关注点也随之发生不同的变化。
二、国内研究现状
短视频在国内的发展稍晚一步,但随着国际上众多短视频软件的成功,国内一些较有影响力的公司也开始向短视频领域进军。2013年12月,秒拍3.5版正式发布,首次打开了国内的短视频应用市场;阿里巴巴也于2014年1月推出“来往”——一款跨平台的即时通讯工具,其特点是拥有9秒短视频拍摄与实时分享功能;同年3月初,最新版的陌陌提供了最长时间为30秒的短视频录制功能;而在2014年6月6日由美图公司出品并发布的“美拍”则将短视频软件发展进程又一次推向高潮,美拍在短视频的制作方面创新,加入滤镜、特效等元素,打出“人人都是明星”,“10秒成就一部大片”的宣传口号,受到以年轻人为主的众多网友的狂热追捧。2015年5月,一下科技旗下另一款短视频应用小咖秀上线。这款类德国Dubsmash的短视频应用,通过提供现成的场景、剧本,刺激用户对口型表演,吸引用户参与。上线两个月,小咖秀便冲到排行榜第一名。2014年9月,“一条”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这个主打生活美学的短视频新媒体,每条视频3到5分钟,包括美食、建筑、摄影、茶道、手工艺等视频内容,在半个月后,粉丝量便破百万,且篇篇10万 ,用户群定位为中产阶级,2016年初,一条的粉丝过千万。2016年,快手平台呈现的另一种文明的张狂与“社会”,令其收获7亿用户,成为短视频第一平台。2017年3月13日,岳云鹏在微博转发了一条他的模仿者的短视频,这个视频下方带有“抖音”LOGO,第二天,抖音的百度指数蹿升至2000多。2018年,短视频行业虽然经历了一些内容限制与整改,但整个行业依然呈稳定发展趋势。
笔者以“短视频”为检索对象,在知网上共检索到9,341篇文献资料,将关键词精确到新闻传播学科后,剩余文献1,583篇,其中关于移动短视频的研究更少,仅有154篇。研究结果大多为期刊论文,但可以看出研究成果数量从2013年开始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移动短视频在业内发展迅速,开始在内容上不断整合分化,这也加速了移动短视频与新闻行业的融合发展。学界也开始重视这一融合趋势,其中较多的研究着眼于移动短视频与新闻媒体融合的现状,例如潘曙雅和王睿路在《资讯类短视频的“标配”与前景》一文中,首先梳理了资讯类移动短视频的兴起与发展脉络,并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资讯类移动短视频的品牌特点、生产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再如张彩凤在《我国短视频新闻报道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一文中,对移动短视频在我国新闻报道中应用的实践进行呈现,并分析移动短视频与我国新闻媒体融合的原因,他认为技术的推动、大众的娱乐、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即时、话语权的转移以及碎片化的时间共同作用于新闻媒体,促使新闻媒体转变融合思路,尝试与移动短视频进行深度融合。这种对融合现状的研究帮助本研究理清移 动短视频与新闻媒体的融合脉络,并能够给予本研究诸多研究案例,为本研究提 供更多的思路。除此之外,很多学者还将研究重点放在移动短视频与新闻媒体的 融合过程中所带来的变革,比如栾轶玫在《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流程再造》一文中,对新闻生产的流程再造进行深入分析,在流程再造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上挖掘移动短视频对我国新闻生产流程的变革。再如马彧在文章《短视频新闻:改变故事化新闻理念》中,将移动短视频新闻生产理念与传统新闻生产理念做对比,挖掘出移动短视频对新闻生产理念所带来的变革。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学者研究移动短视频对新闻传播所带来的变革,如田晨旭在《“梨视频”:短视频媒体的新闻传播研究》一文中,以梨视频为研究对象,以点带面的分析移动短视频对 新闻传播方式的变革。与此类似的还有栾萌飞和薛可所做的研究《基于5W模式的短视频新闻传播特征研究——以梨视频为例》,同样也是以梨视频为研究对象,但不同的是,这一研究用到了传播学5W模式进行传播特征的分析,从而得到移动短视频对新闻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以及受众所带来的变革。此种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较丰富的研究思路,但大多研究仅通过案例分析进行研究,而缺乏量化研究。本研究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研究的过程中加入了量化研究的方法,通过量化研究更加全面、清晰的理清移动短视频对新闻生产与传播机制的变革。
笔者对国内外关于“移动短视频”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献梳理,发现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发展现状与特点、平台建设、用户使用、内容生产、媒介融合、商业价值开发等方面。移动短视频作为新的媒介传播形态更加符合用户碎片化的阅读习惯,短视频的垂直化和平台化发展满足了用户便捷的使用需求。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短视频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对本文的写作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学者对移动短视频发展现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系统深入的了解移动短视频的发展情况,对移动短视频发展情况的全面认识是我们开展相关研究的前提。在关于移动短视频应用平台的研究中,学者从多角度展开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