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药品价格监管体制正经历从政府定价转向企业自主定价,并按医保支付价格支付的阶段。建立竞争性药品合理的医保支付标准来深入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是控制药品费用和价格的关键所在,而德国的内部参考定价制度就是主要针对竞争性药品而制定的医保支付价格标准,早已在多数国家和地区付诸实践,且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支付标准管理方式,对我国的竞争性药品医保支付标准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之处。
本文通过对德国参考定价制度的分析与研究,为我国具有竞争性的药品制定合理的医保支付标准提出建议,使我国的竞争性药品的医保支付更加合理和公正。
二、研究手段及方法
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对比分析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证。
三、文献综述
明确医保支付标准制定的程序、依据和方法等规则,是药品最高零售限价放开后价格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然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及支付价格,且药品使用结构不清晰,在报销环节的可控性较差。德国的价格形成机制在提升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及控制药品支出不合理上涨方面的经验可为我国推行医保支付价格提供参考。我国是仿制药大国,仿制药占药品比例高达97%,我国可在仿制药质量和临床疗效一致性评价后,参照德国内部参考定价法确定有仿制药竞争品种的医保支付标准。
《德国药品参考价格体系对构建我国医保支付标准的启示》一文中,常峰在文中系统的梳理了德国参考价格体系,包括参考价格体系概述、参考价格组划分准则、参考价格形成机制和药品部分负担四方面内容。文章可为我国实施参考定价体系提供借鉴。
在《德国医保支付价格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王雅楠在文中分析了我国医保药品支付价格管理的现状,指出目前我国医保药品的报销融合于三大医疗保险中,没有设立医保药品的支付标准与支付价格,管理方式相对单一。而德国医保药品支付价格管理的特点有三点:第一点,德国医保药品支付价格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分类依据是否为创新药,非创新药采用参考定价,创新药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第二点,政府、医保部门、医药领域专家、企业等相关利益方的参与程度较高,定价程序较为透明。第三点,采用“支付价格”的限价支付模式,实现支付的可控性。文章通过我国与德国医保药品支付价格管理的对比分析,指出我国可借鉴德国的管理特点,并且从药品价格、药品使用结构与使用量三方面控制医保药品支出。文章没有对参考定价法和药物经济学两种方法的实施给出详细介绍,但是文章从整体角度、大方向上给我国医保药品价格支出管理做出启示。
在《药品医保支付价格形成机制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一文中,陈吟梳理了国际常用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详细的解析了内部参考定价法确定竞争性药品医保支付价格,包括内部参考定价法的起源和流程,并且文章以德国为例具体的写出了内部参考定价法的实施过程,这一部分对我国竞争性药品的医保支付标准的形成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是我国目前参照德国内部参考定价法确定有仿制药竞争品种的医保支付标准正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药品医保支付价格政策改革需要医保尽快制定一个以治疗药物通用名为基础的支付价格;另一方面,由于仿制药质量尚未能全面保证与原研产品质量和疗效一致难以实现以通用名确定医保支付价格。所以我国要想更加合理公正的制定出竞争性药品的医保支付标准首先对药品通用名进行分类,同时要加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开展。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